最近,国际足坛权威数据统计机构公布了中国仅有7名球员在海外联赛效力的情况。这7名球员大多效力于欧洲低级别的球队,与日韩等实力强劲的球员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到心酸。在其中,年仅20岁的杜月徵和王博豪因在荷乙和西协甲表现出色而备受关注,但最近杜月徵在西班牙效力的马贝拉俱乐部透露了他在海外生活的艰辛。
一般来说,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球员在海外联赛应该获得可观收入,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据杜月徵透露,他在西班牙的月薪仅为1000多元,这样微薄的收入连日常开支都难以覆盖,只能勉强支付吃饭费用。简言之,这位U20国青队员、中国足球的未来希望,目前是在“倒贴钱”维持留洋生涯。与国内球员年薪轻松过百万相比,即使是中乙球员的工资也远超1000元。这种巨大的薪资差距可能是许多中国球员不愿意留洋的真正原因。
或许有人会认为,20岁的杜月徵作为职业生涯刚起步者拿着如此低薪也是情理之中,而且马贝拉并非西班牙繁华大城市,生活成本相对较低,他的处境可能是个例。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马贝拉队内大多数球员的月薪在5000-6000元左右,尽管高于杜月徵,但与国内球员的收入仍有很大差距。
更重要的是,中国球员很难想象欧洲联赛的激烈竞争程度。即使不考虑薪资差距去选择留洋,也不一定能够保证稳定的出场机会。即便能幸运地上场比赛,也会面临被忽视、无光环的现实。在国内,他们可能是备受球迷青睐、俱乐部看重的“球星”,但在海外赛场,他们可能只是需要全力争取一个板凳席位的平庸球员。
在国内,中国球员无需担心文化隔阂和生存压力,甚至一些球员还能利用“球星”身份兼职做网红,增加收入和曝光率。这种高收入、高关注度的舒适圈与低收入、高压力的生存状态形成鲜明对比,让许多中国球员不得不趋利避害选择留在国内联赛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像杜月徵这样为留洋梦想不懈努力的球员实属不易,正是由于他们宁愿“倒贴钱”也要留洋,才展现了中国足球的未来希望。然而,当一个国家的足球“未来之星”需要为了留洋而“倒贴钱”时,我们的足球管理者不应该置身事外。这样的希望能够持续多久呢?我们不敢设想。我们希望足球管理者能够采取措施,帮助中国球员在海外联赛中立足。期待您在评论区分享对此话题的看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