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学升,河北华夏幸福的当家射手,但是他在球队与广州恒大的比赛中却不能登场,因为他的合同中有回避条款。这样的条款合理吗?是否伤害了新东家的利益呢?我们就来细谈这个条款吧。
回避条款,更多是出现在租借当中,这也不难理解。因为租借球员的所有权还是老东家的,新东家只有使用权,如果新东家用我自己的球员对付我,这个当然比较难以让人接受,所以大部分的租借都会有回避条款,当然也有例外,就如当年皇马把莫伦特斯租借到法甲的摩纳哥。只是银河战舰万万没想到自己会在欧冠上碰上这支法甲球队,然后莫伦特斯完成了相爱想杀的结局。
但是即便是租借,其实在足球的规则上理应也不用回避的,例子当然就是欧冠上切尔西对阵马竞库尔图瓦是否需要回避的问题了,不过这个例子其实更多是围绕切尔西要收取马竞费用,不过也很好解释了,回避条款合理但不合法的地位。
当然我上面说的这些都是回归到我们身边的例子当中,就是刚开始的时候说到的董学升,当然其实不止董学升,想肖智、埃尔克森还有之前杨超声等球员他们无论是转会还是租借,都被打上了回避的标签,正是这样的情况值得我们去深思,这样的回避真的合理吗?
首先,如果是租借,需要球员回避这个上面已经讨论过了不再多说。但是像董学升、肖智、埃尔克森这些球员,他们的性质是转会,为什么还要回避呢?不过首先要搞清楚的是,他们的这些回避条款是买卖双方所协定的,不存在强行添加,也就是说,这些球员的现东家默认了这个回避的主观因素。
而应承这样的主观意愿的原因,归根到底就是中国(好)球员的匮乏,你不买董学升,你去哪里找一个陈学升、李学升呢?即便价格高昂还附带这种明显的不平等条款,中超球队还是会默默地在那份合同上签字。
不过这样的情况也值得我们深思,的确现在中国好球员是匮乏,但是不是已经到了一个非卖不可的地步,再退一万步说,董学升、肖智是中国球员,你还可以用稀缺这个托词,但是埃尔克森可是外援呢。
埃尔克森是外援,更重要的是他的价格高达1850万欧元,从国米转会申花的瓜林也只是1200万欧,在花了大价钱引进一名价格虚高甚至应该说离谱的外援而且还有回避条款,相信钱多人傻这四个字已经无法形容买家了吧,至于是什么驱使他这样做,相信各位会有自己的看法。
其实回避条款这个在足球世界可以说是一个十分常见的条款,对于规则的制定者(足协/足联),他们采取的态度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双方你情我愿,便可成事,这也让市场最大限度的自由化,也让一些球队得到了他们想得到的效果和需要或者是否合情合理合法已经不再重要,符合利益才是最核心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