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灾难级表现”成为个人标签
2018年世界杯小组赛上,某支名不见经传的球队带着他们的6号球员登上世界舞台。谁也没想到,这个穿着核心号码的球员会在三场比赛中创造5次致命失误、0次成功拦截,甚至因为“把角球直接开出底线”的骚操作登上社交媒体热搜。
“我们以为他是来踢球的,后来发现他是对方派来的第十二人”
——某体育评论员在直播中的暴怒发言
数据背后的荒诞现实
- 场均跑动距离4.2km(仅为门将水平)
- 传球成功率31%(比掷硬币概率还低)
- 3次把球踢中角旗杆(非故意)
更讽刺的是,由于他的球衣销量因“猎奇心理”暴增,球队竟靠他的周边产品盈利。某足球论坛发起“最想看他下一场怎么失误”的投票,参与人数突破百万。
专家也困惑的未解之谜
运动科学团队检测发现,他在比赛时心率始终稳定在75次/分钟——相当于普通人看电视时的状态。心理学教授分析称:“要么是极度冷静,要么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哪里。”
赛事 | 名场面 |
---|---|
vs阿根廷 | 庆祝时误将水瓶砸中主教练 |
vs尼日利亚 | 滑跪庆祝却扯破自己球裤 |
如今“世界上最差的球员6号”已成为足球迷间的文化符号,甚至有业余联赛球员故意模仿他的失误动作来娱乐观众。或许正如一位网友所说:“他重新定义了足球——原来糟糕到极致也能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