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2月4日,前巴西足球巨星苏格拉底由于肠道感染不治离世。苏格拉底在上世纪80年代早期曾是巴西艺术足球的象征,绰号是“足球博士”,在1982年和1986年世界杯上有过令人叫绝的表现。(新华社资料照片)▲2005年3月12日,巴西球星苏格拉底(右)与当时的巴西总统卢拉在一场友谊赛后合影。(新华社资料照片)
“上帝或许是球迷,他带走了桑巴足球的传奇”,在得知苏格拉底去世的消息后,中国球迷在微博上留言说。上周五进入圣保罗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院的前巴西队队长苏格拉底没有击败死神,北京时间12月4日下午,57岁的他因肠道感染导致严重而停止呼吸。1982、1986年两届世界杯,巴西的桑巴足球因为苏格拉底、济科和法尔考的梦幻组合让全世界痴迷。而他更让人深刻的记忆是,他是一名医学博士,且终生不愿承认自己是职业足球运动员。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
“无冕之王”+“艺术大师”
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包括更早一些的球迷,都无法在自己的足球世界里遗忘苏格拉底这个象征着艺术足球最高修为的名字。
1982年和1986年两届世界杯,苏格拉底均作为队长率领当时举世公认最强球队的巴西出征。虽然他在两届世界杯上打进三个进球,并把自己大络腮胡子和长长卷发充满艺术气息的印象,深深烙刻在全世界球迷的心中,但他的世界杯之路却注定只能是反复被上演的悲剧:1982年世界杯,巴西队在四分之一决赛中被意大利射手罗西的帽子戏法击败。1986年,依然是最大夺冠热门的巴西队卷土重来,但同样在四分之一决赛中被法国队拖入点球大战并最终落败。唯一不同的是,这一次的苏格拉底更充满悲剧色彩:巴西队在常规比赛时间里赢得一个点球,但作为球队头号点球操刀手的他,却把机会让给了队友济科,后者罚失点球,令球队未能在90分钟内解决战斗。最后的点球大战,苏格拉底的一次搓射又被法国门将巴茨扑出,巴西队再次止步八强,但苏格拉底从此被称为“无冕之王”和“艺术大师”。
他的技术出神入化
真正的“南美洲头号球星”
当然,与济科、法尔考和塞雷佐一起构筑起巴西队“史上最豪华中场”的苏格拉底,依然通过两届世界杯,让全世界球迷真正认识了这位桑巴足球的代言人。在那个足球还充满艺术气息的年代,左右脚平均、头球脚下同样出色、几乎每一次盘带和传球都足以令对手防线崩溃,同时自己还拥有出众的攻击和进球能力的苏格拉底,被视为全世界最出色的球员之一。
在1983年的球迷票选中,他甚至超越队友济科,成为“南美洲头号球星”。而且他在1982年世界杯上面对前苏联队时的精彩远射,以及1986年面对波兰队时罚进的“勺子点球”,迄今仍是世界杯记忆中最精彩的瞬间之一。而对大多数出生于1980年以后的球迷而言,或许他们对苏格拉底其人并不是太熟悉,但让人津津乐道的“脚后跟传球”技术,正是因为苏格拉底出神入化的演绎,成为足球世界里的经典。
他是“三高巨星”
个子高 球技高 学位高
他拥有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相同的名字,因为他的父亲恰恰是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忠实粉丝。但让他的父亲也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出生在巴西北部的孩子,会在成年之后,成为足球场上的“思想者”和最优雅的行吟诗人。
他的足球生涯不曾获取一次世界杯冠军,甚至两次代表巴西参加世界杯都未能跻身半决赛。但这并不妨碍他和他的球队,成为上世纪80年代世界足坛公认的最强球队。
在他职业生涯的巅峰期,他获选“世界十大球星”,也曾经是南美洲和巴西的头号球星。身高1米91的他,在人群中总是特别醒目。当然,更“醒目”的是,在他的时代,他创下了年薪160万美元的“巴西球员最高年薪”。更离奇的是,当大多数巴西球星都走的是“从街头巷尾跻身上流社会”路子时,他却是巴西圣保罗大学医学系的高材生,并在大学毕业的前一年成为巴西国脚,甚至还在退役之后拿到了医学博士的学位。
他是国际足坛迄今最著名的“三高巨星”,当然不是现在人们所担心的“三高”——他是公认的“个子高”、“球技高”和“学位高”。但大多数人并不熟悉他的另一面:他在退役后担任过足球教练、报纸专栏作家,也勉强算是一位政治家和音乐家。他曾经作为核心成员之一组织成立了巴西工人党,倡导通过自由选举产生巴西总统,而由他自己创作的音乐喜剧《用足球诠释生活》,曾经在巴西国内公映并广受好评。此外,他还录制了两张并未公开发行的音乐CD。甚至在50岁时,他还加盟过英格兰北部的地区联赛,酬劳仅仅是自己和妻子从巴西到英国的头等舱机票。
就是这样一个绝对另类的巴西足球明星,却同样沾染了大多数巴西球星共同的毛病:酗酒和吸烟。他甚至在足球生涯的巅峰期,也有中场休息时吞云吐雾的习惯。而且长期酗酒,导致他的消化系统和肝脏受到严重伤害,仅今年就连续三次因为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被送进医院的重症监护室。但与罗纳尔多、罗马里奥等贫民家庭走出的足球巨星不同,他对酒精的依赖,初衷并非是享受纸醉金迷的生活,用他妻子的话说,“他无法摆脱酗酒,因为他性格太内向,而且总是太寂寞。”(特约记者 刘 苏)
评头论足
对他的怀念停留在黑白时代
张龙天
1982年,看着黑白电视机的中国球迷见了很“梦幻”的巴西队,也见到了很“怪异”的苏格拉底。“在世界杯上比赛,感觉就像在我家的花园散步。”苏格拉底几天前还念叨着这句话。散步的踢法让中国球迷惊叹,以至于多年之后,他的弟弟拉易出现在丰田杯上的时候,大家仍能依稀看到他的模样。
“每一个人最后的照片都是黑白的”,苏格拉底没有逃脱这一天,只是时间早得让人唏嘘。不是一天两包烟、两瓶酒或许他不至于如此早地给我们说再见,但这就是苏格拉底,这就是那个喜欢原地站着罚点球的长腿怪人。
看过苏格拉底比赛的球迷一定是骨灰级,在感叹着电视从黑白变成彩色再到3D的时候,仍无法忘记那条艺术的长腿。在世界足球的高速发展下,这样的艺术性美感的比赛早已不复存在,那销魂的原地转圈配脚后跟的传球,只停留在教科书和花式足球的范畴;那原地点球仍能被人模仿,但从未被超越;那份淡定与从容,抹灭了足球的残酷性,剩下的全是和谐……
在那个黑白电视的时代,许多人因此爱上了巴西足球,爱上了真正的桑巴足球,以至发展到现在,即使巴西球迷也喜欢自己的球队像1982年一样踢球,这与金杯无关。当“三高”成为一个让人恐惧的词汇之时,苏格拉底的“三高”(身高、技术和学历)一直成为上世纪80年代球迷教育下一代的励志故事。抽烟、喝酒这些职业球员最大的敌人成为了苏格拉底最好的朋友,这样的叛逆却被包容心溶解,仅因为那一份对足球热爱的纯真。
“40岁以上的球迷懂”,发出这条微博的球迷朋友的心酸和落寞,只有他自己能懂。他所遗憾的是留不住飞奔的时光,也留不住优雅的艺术足球。黑白照片留下的是青春的剪影,黑白电视里的足球比赛留给我们的是一辈子的青春记忆,对苏格拉底的怀念也只能留在那黑白的世界里。
苏格拉底那些事
1972年,苏格拉底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巴西圣保罗大学医学系,而正是在大学期间,他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球员,并在1976年转会到著名的科林蒂安队。1977年大学毕业后,苏格拉底带着医学学士的学位入选巴西国家队,但他同时也是一名牙医。因为在英文中,医生和博士的单词都是“doctor”,所以苏格拉底虽然并未拿到博士学位,但依然被大家称为“博士球员”。当然,1990年退役之后,苏格拉底继续自己的学业,并拿到了博士学位。
在足球史上,能够在学历上与苏格拉底比肩的球员,只有瑞典球星拉尔森曾经拿到了苏格兰格拉斯哥一所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但那是为了表彰拉尔森在为凯尔特人效力期间所作出的贡献,与苏格拉底货真价实的博士学位无法相提并论。当然,也有职业球员比苏格拉底更牛,上世纪20年代丹麦AB队的主力门将尼尔斯·玻尔,在退役后成为了192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而他的弟弟哈拉德·玻尔则是丹麦国脚,曾代表丹麦队在1908年赢得奥运会银牌,他同样也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另一个振聋发聩的名字,则是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大文豪加缪,他年轻时也是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作为一名阿尔及利亚后裔,他入主阿尔及利亚国家队的呼声很高,但后因为患上了结核病,足球生涯不了了之。当然,不管是拉尔森、玻尔兄弟还是加缪,在足球史上的地位,显然都无法与苏格拉底相比。
同样极富传奇意味的是,苏格拉底不仅在自己职业生涯的巅峰期是巴西国家队的中场核心,他的亲弟弟拉易,则在1992年同样入选巴西国家队,并且身披10号球衣成为巴西国家队的中场核心,一度担任队长,并随队参加了1994年美国世界杯。亲兄弟先后成为巴西国家队这样的超级强队的中场核心和队长,足球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作为一位狂热的政治家,苏格拉底还曾经是前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偶像。1996年,苏格拉底曾访问利比亚并被卡扎菲用私人飞机载到秘密住所会面。卡扎菲甚至提出,希望苏格拉底竞选巴西总统,而他愿意为苏格拉底筹措资金,提供所有经济上的需要。
(特约记者 刘 苏)
分享到: